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

懷念毓老師 薛丹琦

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。」在我心目中的老師是那樣的親切與體貼,很難寫出老師的全貌,我只能從老師怎樣針對一個女學生因材施教的過程開始。

遇見老師是在印順導師的百年紀念活動的時候,當時老師還沒生病,非常精神。那天老師穿著長袍,手拄著拐杖,帶著瓜皮帽,自己坐在餐廳角落裡,我一眼就看見這位相貌奇偉、威儀不凡的長者,尤其是臉上兩道烏溜溜的眉毛,我心裡想著這位的老爺爺肯定非常有修養。接著,我就趕回去紀念會場附近的書店幫忙做義工。正當我站在門口張望時,發現剛剛那位長者自己走過來了,我很驚奇,於是我馬上往前詢問需要什麼幫助,並且幫忙介紹印順導師的著作,老爺爺和藹地笑著問我一些家常話,過沒多久就有好多接待的人出現,請老爺爺到一旁喝茶。

記得當時,我幫忙送茶給老師喝,然後聽到老師跟其他長輩聊到佛法,我很羨慕,等到大家比較不忙,我也加入聽講的行列,老師一看我加入就對著我說,女人不要看不起自己,女人也可以做出很大的貢獻,不要自卑,要好好的造就自己,像是吳健雄等女性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,照顧好家庭外,女性也要發揮自己的能力,千萬不可以看輕自己。人生最怕的就是迷,心經裡最重要的就是「遠離顛倒夢想」這句話,人不要自欺要清醒。談話中,老師舉了好多歷史人物的故事,也聊了滿清的故事,老人家對於人生寬容的態度讓我心裡好生敬佩,臨走前老師還很慈祥的告訴我,他什麼都不信,最相信因果,讓我好好做人,不要白費一生。

等到正式在書院上課的時候,課堂中最精采的部分就是老師針貶時事的時候,把人情事物都說透了,老師常用時事來做例子,指導學生的方式總是從正面、反面,再換其他角度分析,讓我們體會經與權的變化,以及如何應用在處理實際的問題上,而不偏離正道。剛開始我想以老師的修為不用這樣生氣,後來才體會到這是要讓我們這群涉世未深的孩子們,不要迷於世情、自欺而走錯路,因為如果連老師都不說明白,就沒有人撥亂反正了。更重要的是,同時考驗我們的心性是否會因為老師的批評而看輕別人,而不是看自己的問題,所以老師經常說自己是問心學派。老師下課的時候問我,能不能聽懂跟得上,我笑著說還在努力,等到上了將近三個月的課,老師講解論語時,發現我可以找到出處,點著頭說已經會翻書了,那天我下課後的步伐像是飛了起來一樣。

等到上到《春秋繁露》的〈立元神〉一篇,老師認為王船山先生的說法:「志,心之所主」,適合用來說志的重要性與作用。心有所主,在人生面對不同的環境時,就不會隨之漂流,也不會躁進求功。有一次,老師問我以後想做什麼?老師聽完我說明自己的志向後,他沒有表達否定或是嘲笑,只是沉思一下,然後給出大方向的建議。他並不要求學生一定要做某件事,或者是給固定的答案,而是讓學生思考什麼是自己的答案。當我在工作與繼續深造,不知道怎樣選擇人生方向時,老師始終不給我解答,只給我一句話「要正視自己的人生觀」。

老師從沒有正面罵過我,但是有時候就知道老師是在說我的錯誤。每次回家都會給老師帶上家鄉土產,記得有次回來,我還在送的禮物裡加上適合老人家的烹飪方式,隔天上課,老師開始講吃是一門學問,煮東西要好吃,要保持鮮味,還有烹飪的方式要精緻,如同治大國如烹小鮮,中國民族眾多,了解各民族的喜好才能調和鼎鼐。那時老師的眼光掃到我時,當場我就想要躲到桌子底下去,那堂課真是如坐針氈。老師總說我們轉幾圈,他就知道我們幾兩重,知人的老師上課,每個人感受到的都不同,老師點醒學生在言行上的不妥,大多用舉例的方式,讓學生自己從中感受,協助學生改過,明白自己要自知與自明。

有人總會問說老師這麼老,是不是個老古板的人,我的感覺是老師的想法很先進,尤其在男女教育上是平等的,記得老師問說什麼是齊家?齊是什麼意思?此時用筷子來形容男女的關係,中國的筷子是一陰一陽,陽的先動,陰的再動,陽的領著陰的,兩隻筷子一樣長,一長一短就無法夾東西,因此老婆不是用來管的,而是要互相尊重,得比禮賢下士還要更尊重。結婚不是昏頭才結,要明白為什麼結婚?選妻則是以品德為出發點,不是以容貌為主。男女在結婚以後必須要互相配合,夫妻往同一個方向,家才會齊,才能夠幸福,因此丈夫也必須是明白道理的人,兩個人才能好好經營家庭。雖然老師承接中國文化的傳統,但是總是提醒我們要適「時」,制定適合現代人的禮樂,這樣萬物之情才能通暢,天下才會和樂。所以當老師知道我有對象的時候,特別交代我除了工作與行善之前,必須要先照顧好家庭,婚姻才會幸福,另外,在幫助丈夫的時候,千萬不可以謀私,切記平凡夫妻最為幸福。

當我決定要繼續深造時,老師只擔心我有沒有足夠的生活費,他要幫我想方法找獎學金,當時我覺得不能讓老人家這麼擔心與奔波,於是我婉拒老師,自己會努力存到錢讀書。後來,我才知道老師設了獎學金幫助好多從未謀面的學子,而他自己生活卻如此簡樸,連找本書都不開燈,在漆黑的房間裡,拿著手電筒摸黑在書櫃前一本本看,老師這一生可以說不為自身求安樂。在我就讀博士期間,老師不忘關心我讀書的狀況,還提醒我不要因為環境艱苦而不認真讀書,要讓人看得起。當時,我很難過自己這麼吃不起苦,還讓老師擔心。

老師的精神讓我在沉浮的人海中,找到穩定的力量,在我沮喪、失意時,我總想起老師的堅強與源源不絕的力量,於是我告訴自己,不能放棄。老師對學生的期望,我想用君子不器是最好的,老師說到君子不是只能用於某種作用的器皿,但是人要成器也不容易,得要好好下功夫用心深細。一個人不能不自知又不知人,要懂得自己成就自己,培養自己的氣度與視野,做人要群而不黨有寬闊的心胸,最起碼要知道別人的優點。老師的教導除了志向與思想上的啟發,對於做人也有多層次的教導,並且培養學生要有全局的概念,不能亂了方寸,不能只想著自己,要親其親與天下平。心心念著眾生的福祉,而忘卻自己身體與年齡限制,燃燒著自己的生命,點亮我們這些學子的心,老師無私的奉獻與高風亮節的典範,給我們留下的是無窮的精神力量。
(編輯:李協展 校對:林書任)

沒有留言: